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代表发言

2025年07月07日 14:26 郭怡睿 点击:[]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上午好!我是教育科学学院毕业生郭怡睿非常荣幸能代表2025届毕业生在此发言。

此刻身着学士服站在这里,我眼前浮现的陕师院给予我们的成长沃土:图书馆的浩渺书海滋养了我们的学识,微格教室的模拟讲台锤炼了我们的师范技能,恩师们用渊博学识与言传身教为我们点亮了教育理想的光。

在此,我要向培育我们的母校,致以最深切的感激!是您用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胸怀,为我们搭建了追梦的舞台;向教导我们的恩师,献上最崇高的敬意!向始终支持我们的家人朋友,表达最温暖的谢意!你们无私的爱与陪伴,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。

几年前,我们从大江南北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师。今天,我们将怀揣着师赋予的底气和勇气,奔赴山海。这几年,这片孵化梦想的热土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。
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”的训导,始终指引着我的求学路。记得大一在教育学原理课上争论教育的本质时,老师那句“求真不是接受知识,而是保持追问的勇气”,让我在见习中开始凝视教育的每一处细节。为了将课堂理论锻造成改变现实的力量,我决心考研——而今站在这里,我无比感恩这段旅程的终点:今年九月,我将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的身份,继续追问教育的答案。

那些奋斗的昼夜依然在记忆里灼灼生辉:夏日一教二楼廊道上与蚊虫战的背诵声,绿皮火车里单词软件屏幕映亮的疲倦脸庞,父母轻手轻脚放在书桌边的......所有孤独的重复,最终都沉淀为考场上的从容。这让我顿悟:教育的真谛,从来不止于典籍的墨香,更在于师范生知如行灯,行似知舟的跋涉。

今天,我们即将离开校园,但师院教会我的求真精神将永不褪色。无论未来站在讲台、走进实验室,或是投身更广阔的社会舞台,我们都会记得——“有梦想就有可能”,而这份可能,始于对真理的敬畏与追寻。

如果说“求真”让我们学会思考,那么“求善”则教会我们如何做人。在师院的每一天,我们都在感受教育的温度:是做志愿活动时留守儿童紧紧拉住我们的手,是实习课堂上学生悄悄递来的一张“老师,您辛苦了”的条。

我们曾在教育学课上探讨“什么是好的教育”,也在志愿服务中体会以心育心的力量。师院告诉我们,教育者的善,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,而是平等对话的尊重,是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”的温柔坚持。

未来,无论我们走向何方,都要记得:“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”哪怕前路坎坷,也要怀揣善意,用教育者的情怀,让世界变得更温暖一点。

在师院,美学课堂从不限于艺术课堂。在微格教室反复打磨的十分钟模拟课,在学前儿童游戏工作坊见证童真创意的迸发,更是每个独特灵魂的绽放。我们来自不同专业,有人擅长舞蹈,有人精于绘画,有人热爱科研,有人钟情讲台——而师院告诉我们:教育不是流水线,而是百花园。

我们曾在中外比较教育课程中学习尊重差异,在全纳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实践中理解包容的力量。我们渐渐懂得,真正的美,不是千篇一律的“标准答案”,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。就像我们的校训所言:“厚德博学”,既要修炼自我,也要成就他人。

今天,我们即将奔赴五湖四海,但师院赋予我们的审美与格局,将伴随一生。愿我们未来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以包容之心,践行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教育理想。

同学们,可还记得2021年秋日初踏师院时的懵懂与憧憬?是否还记得2022年寒冬里,师生们围炉夜话、携手同行的温暖时光2024年教学评估时全员奋战的执着与成长?这些镌刻在青春里的珍贵记忆,如同教育长河中闪耀的明珠,照亮了我们从青涩学子到准教师的蜕变之路。
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,当你们在实验室里见证分子间的精妙对话时,要懂得每一次严谨的实验都是学高为师的最好诠释;当你们在典籍的长河中溯流而上时,要让立身传道办学精神指引你们激荡出新时代的人文光辉;当你们在运动场上突破体能极限时,请将"厚德"的品格铸就成永不言弃的人生信条

亲爱的同学们,陕师院人的身份不是终点,而是永恒的起点。无论未来我们身在何处——是站在各地的讲台,还是扎根西部的乡村;是深耕学术的沃土,还是奔赴社会的山海——都请永远记得:我们的教育基因里,镌刻着神禾二路的教诲,流淌着求真、求善、求美的陕师院血脉。

终南叠翠,灞柳含烟,雁塔晨钟,曲江流饮,长安故里,夏木成荫。它们目送我们仗剑天涯,亦静候我们归期有信,此去山河,定不负三秦热土;风云岁月,正待我们以青春笔墨绘就师人的长安诗行。最后,愿母校弦歌不辍,育栋梁遍九州;愿师长春晖永驻,耕杏坛满庭芳。

谢谢大家!


下一条: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

关闭

办公地点: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长安校区德勤楼131办公室   办公电话:029-81530327   联系邮箱:ssyxyh@126.com   版权所有:校友工作办公室 校友网